您当前的位置: 全球新闻网 > 教育 > 腾实学院发布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搭建产业人才生态深化产教融合

腾实学院发布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搭建产业人才生态深化产教融合

发布日期:2020-09-12

产业互联网成为互联网行业下半场的必然发展方向,产业人才需求也将发生改变。9月10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首次在云端举办。在智能教育专场,腾讯教育腾实学院负责人钱栩磊分享了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和思考。他指出,腾实学院希望能“深度服务和连接教育行业”,从企业用人的根本需求出发,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出适应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深度连接和服务行业 打造人才培养闭环

腾实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深度服务和连接教育行业”,并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人才培养闭环。

在培训课程方面,腾实学院从企业角度出发,分析前沿行业岗位的招聘需求,并将其拆解成可培养的技能,融入进学校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课程中融入行业应用的典型案例,帮助其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进而提升学员对所处行业的理解和实操能力。

同时,通过创新竞赛的模式,腾实学院借力国赛、省赛等行业赛事,培养学生更扎实的应用能力。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腾实学院先后在河北、四川、辽宁等多地举办了省赛及行业赛。今年下半年,腾讯学院还将作为技术支持单位投入到“2020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的区块链、小程序、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大赛中。

围绕腾讯在社交媒体、游戏等领域的优势,将拳头产品的核心技术提炼成适合高校教学场景的项目实训案例,依据实训案例中所需要的知识点梳理相应的课程、师质培训以及短期训练营。

另外,通过搭建人才招聘平台,腾实学院深度连接学校、学生和腾讯生态企业的用人需求,完成人才培养从技能到应用、认证、直至输出的闭环,实现校企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输送的双向目标。

校企合作方式多样 涵盖九大人才培养体系

围绕高校人才培养,腾实学院在新经济领域的标准方案和课程体系涵盖九大方向,包括:新工科、物联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电子竞技、游戏美术、游戏测试、UI设计、区块链等。

课程内容是依据产业链中具有核心价值且需量大的岗位能力需求来设计,为避免课程与实际技术和产业应用脱节,实验室课程方案每年至少有30 内容实时更新,以确保学生接触到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腾实学院校企合作方式多样,既包括长线的学院共建,产业人才基地共建,同时还有针对师生、政企人员的短期训练营。既有课程培训体系,也有竞赛赛事,认证考试体系等等。

深化产教融合 打造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云产品运维和界面设计两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教育部在2019年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改革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腾实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指导,结合自身在“互联网+”产业领域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以云产品运维和界面设计两大产业领域为切入点,申请并获批了腾讯云“云服务操作管理”和“界面设计”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学员提供实习、实践、就业服务,打造“人才培育-人才输出”的新型数字化人才生态,培育实用型产业人才。

除此之外,在云计算领域,腾讯云还打造了一套完整的行业职业能力认证体系,从最基础的云从业者到开发、运维和架构三个维度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以及专家工程师。

目前,已有数千家腾讯云生态企业参与到这个认证体系。学生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并参加腾讯云认证考试获得权威技术认证。通过认证考试后,可以上传自己的简历到人才招聘平台,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事业进阶获得更好发展。

多个成果项目落地 持续输出创新人才

今年,腾实学院在产业互联网人才方面硕果累累:已交付粤澳人工智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湖南长沙“湘智云”项目等多个产业人才基地。

其中,粤澳人工智能人才培训基地面向湾区院校、社会人员提供人工智能领域科研、教学、培训等服务,并面向高校培训班开展了15期小程序线上培训;面向政府侧工作人员开展2期在线大数据、区块链培训。

湖南长沙“湘智云”项目则由腾讯教育及长沙市湘江新区联合打造。腾实学院以云资源补贴形式,为符合扶持条件的校企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各种产品和服务组成的系统服务。基于“湘智云”项目,腾实学院积极联合长沙市内高校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联合人才培养。

在7月4日,腾实学院联手腾讯烟台新工科研究院举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数字经济腾讯新一代信息技术研修班”线下交流活动,针对烟台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开展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专业方向的高端技术人才培训,共计200余人参加。

“腾实学院希望牵手高校,共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时代。”钱栩磊强调,腾实学院作为国内领先的聚焦产业互联网领域人才培养的专业机构,未来将拥抱更多的生态伙伴,在人才培养的新时代,持续为国家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输送创新型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