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全球新闻网 > 国内 > 陈欧的“英雄主义”三重奏

陈欧的“英雄主义”三重奏

发布日期:2020-07-29

回顾中国互联网最近十年,英雄主义的创业故事越来越少。

10年前,腾讯、阿里巴巴这些企业占据着科技媒体头版头条;10年后,新商业神话虽仍在持续上演,但BAT产生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如今,腰部和尾部一众互联网公司,愈加难以分得流量红利,或日渐消沉,或被迫委身下嫁巨头,少有人能够逃脱这一时代趋势。

作为互联网过去十年的亲历者,陈欧可谓其中最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创业者之一,也是中国互联网商业史上,少有的不依附于BAT等寡头的企业家。

从白手起家创立聚美,到看到垂直电商发展受限后转型,再到投资街电、孵化新业务,陈欧走出了有别于其他互联网企业家的发展路径,他的故事,在现在看来,颇具有代表意义。

1白手起家的年轻英雄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翻开过往对陈欧的报道,年少时的陈欧,一直孜孜以求的东西是——证明自己。

这种情结,贯穿在陈欧整个少年时代,乃至到了创业初期,这仍然是他的核心诉求,而英雄主义,是他证明自己的方式。

陈欧从小学习成绩十分优秀,曾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上初中,高二时便成功考取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他还是个游戏高手,大学时打职业比赛,好的时候一场能赚1000美元。

据后来的媒体采访,不管是打游戏还是创业,陈欧都不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更多是为了证明自我。

学生时代的陈欧,在南洋理工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彼时,有一款叫《魔兽争霸》的战略游戏非常流行。

游戏中,陈欧一点也不喜欢人族的取胜方式——圈地、开矿,用钱把对手砸死,他更钟情于极具屌丝气质的不死族,这个种族注重策略和操作,总是在最后一秒绝杀取胜。

在陈欧看来,“这个赢不是靠钱就能赢的,全都是英雄主义。”英雄主义情结,从学生时代就如影随形。

课余玩游戏时,陈欧想的是如何建立一个跨洲的对战平台。那是他第一个创业项目,全靠个人能力死撑。

他一个人自学编程、敲代码、做网站、写帖子、找推广,冒险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创建了GG游戏平台。最艰难时,陈欧天天吃番茄炒鸡蛋,降低生活成本。

他的父亲在他接触投资时,押着他去美国斯坦福留学,否则断绝父子关系,“你读了之后财富就自然在你心中,在你的思维当中。”

他在斯坦福学到上千个商业案例,想远程指挥GG壮大。

而项目最后失控,陈欧选择卖掉全部股份,拿着上千万的现金,回国窝进海淀黄庄的公寓房里,准备另起炉灶,从零搭建新的网站。

不服输,是那个时代互联网创业者的共同特质。2010年,陈欧的新时代开始了。

回国后,陈欧找到已经对他有投资意向的徐小平,拿到了聚美的第一笔投资。这笔投资也是徐小平最得意的项目,4年后获得800倍回报。

无论是形象还是头脑,陈欧都是同龄创业者中最出众的,但他刚开始并不想抛头露面。

徐小平对陈欧说,新东方当时也想低调,结果舆论依然攻击俞敏洪。不如学习张朝阳,做CEO品牌,用极低的成本打造出企业响亮的知名度。

于是,陈欧半推半就地走入电视观众的视野,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电视节目上。

2012年,陈欧拍摄《我为自己代言》。

广告片中有这样的情节:陈欧期待地看着白色会议桌另一端的投资人,可是投资人却不屑地将商业计划书朝他去,纸张散落一地。

旁白念道:“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这句话是陈欧的心声,在聚美之前,陈欧为GG游戏平台寻找投资被拒,当时许多投资人的婉拒之词都是他太年轻。

陈欧想要证明,这是他的时代。

广告片播出后,瞬间获得出圈效应,“我为自己代言”传遍大江南北,聚美优品也一时成为知名度最高的美妆电商平台,销售额迎来暴涨。

2赞美与批评并存的“明星企业家”

2014年5月16日,聚美优品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市之前,陈欧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四年收入超过50亿元,占美妆市场份额22.1。

那一天,陈欧穿了一身平价的ZARA西装,和战友登上纳斯达克的大屏。

陈欧的英雄主义,在那一刻达到了高峰。聚美的成长,是陈欧用最少的资源打拼出来的。在他的办公桌上,有一座斯巴达国王的雕塑。

陈欧喜欢《斯巴达300勇士》,那时他认为,以少胜多才是真英雄。

上市三个月后,聚美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聚美净营收超过1.5亿美元,同比增长41。

陈欧很高兴,但也很清醒,他希望这个普通的团队能够完全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成功,但在商业上,依然有很多需要补课的地方。

盛誉之下,不如意的地方开始接连出现。

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陈欧在微博上一度引起喧哗,有的质疑产品真伪,有的直接人身攻击,谩骂与挖苦接踵而至,那时,带有陈欧和聚美的新闻下方,少不了各种质疑。

同时,过于个人化的品牌营销导致外界产生一种印象:陈欧只善于走捷径。

他研究过《乌合之众》,清楚知道网络热度是一柄双刃剑,既能披荆斩棘,也会伤及自身。

在业务上,垂直电商的天花板,被阿里京东两大派系压得越来越低。2012年,母婴电商红孩子卖给了苏宁;2014年,乐蜂网卖给了唯品会;随后,当当网从美股退市。陈欧为天花板而感到焦虑。

2015年,面对日益逼仄的生存空间,陈欧开始转舵,聚美从垂直电商进入转型期。他相继入局母婴平台、影视剧、共享充电宝等多个领域。

同年,互联网掀起一轮“合并潮”,滴滴与快的合并,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资本与市场数据成为唯一的决胜规则。

合并潮的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深水区,英雄主义不再盛行。

许多人认为陈欧只会讲故事,赚快钱,不务正业。而陈欧不再反怼,在质疑中前进,寻找电商之外的出路。熟悉陈欧的科技记者说,他变得低调了。

3新航道的探险者

陈欧办公室里有一个长方形大鱼缸,里面养着两条小鲨鱼。这不仅是他性格的写照,也是彼时聚美身处环境的隐喻。

面对质疑,陈欧选择不予回应,他比所有人都更清楚,垂直电商无法再造一个阿里同等量级的对手。

作为聚美的掌舵人,他的任务不是与阿里京东竞争,而是让公司生存下去。只要留在牌桌,他就能不断看牌,寻找机会。

他更加谨慎、冷静,将微博名从“聚美陈欧”改为“陈欧”,不希望自身引发的舆论影响到公司。

但在新的时代中,聚美并未减缓速度。陈欧的英雄主义展现了另一面:一个快速接受现实的实干家,选择在新的领域再出发。

2016年,共享经济大热,陈欧看到了新的机会。

彼时,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新生事物接连出现,面对发展如火如荼的共享经济,陈欧在综合考量后,认为共享充电宝是唯一值得投资的大赛道。

为了验证这一设想,2017年3月,陈欧一个人从北京跑到深圳,历时一个月时间,将共享充电宝的工厂、供应链等全部考察了一遍,得出手机电池技术五年内无法得到突破性进展的结论。

有了想法,接下来是如何参与,彼时恰逢街电谋求投资,双方一拍即合。2017年5月,陈欧以3亿元收购共享充电宝企业街电,并亲自担任董事长,一时舆论哗然。

陈欧的入局让共享充电宝行业一下子热闹起来,各路资本、人员争先恐后涌入,据媒体统计,巅峰时期全国有上百家共享充电宝企业。

唱衰共享充电宝的声音也在此时达到波峰,王思聪甚至在朋友圈公开放言“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直播吃翔”。

这也成为共享经济领域最知名的“吃翔赌约”,陈欧则回应称“街电如果做不起来,就当给大家做公益了。”

时间到了2020年,几年过去了,ofo消失在街头,Wework折戟IPO,就连王思聪的熊猫互娱都面临着破产清算。

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却作为刚性需求,且由于产品成本较低、低损耗等因素稳稳地由亏转盈,并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陈欧投资的街电,市场份额成绩傲人,行业占比排名第一,这让唱衰者的声音弱了下去。作为硕果仅存的“共享经济”代表项目,刚需、高频、小额的属性使得共享充电宝的盈利路径更为清晰。

2020年5月,美团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启动共享充电宝项目。

2020年7月,共享充电宝“三电一兽”(街电、小电、来电、怪兽)中的小电科技,宣布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

共享充电宝这一曾经饱受质疑的行业,以陈欧收购街电为开端,以全行业盈利而消解质疑,以美团再次入局而正名,历时3年,验证了2017年初陈欧最初对共享充电宝的设想是正确的。

高光之外,陈欧继续前进,聚美也从最初的化妆品垂直平台,逐渐成为一家集团化企业。

移动互联网十年尾声,新的商业神话依然在继续,但白手起家的英雄主义故事,已经日益稀少。

陈欧的商业故事,依然在激励着新一代的80、90后创业者们,英雄主义的号角,仍然在中国的互联网上空回响。